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当代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学校面对未来挑战做出的必然选择。而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的文化历史积淀,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力量对学生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
新桥第二实验小学全体数学组在王冬娟专家的高位指导及韩校和孙主任的带领下,于本周一、周二下午进行了一场关于单元整体结构化教学、小学数学学生课堂习惯养成及校园数学文化布置的研讨活动。
本次研讨活动首先由冯灵、陆佰霖2位老师分别围绕低年级“认数”及“数的组成、写数”2个连续内容进行授课,聚焦单元整体结构化教学。冯老师在低段数学课堂教学中重视引导学生联系身边的事物,结合原有生活的经验,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数学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的作用。陆老师则通过“游戏回顾”、“认识计数单位十”、“认识11-20”、“估一估,数一数”及“回顾反思”几个板块进行授课,让“数”概念教学外显生动,内隐深刻,彰显“数”的教学魅力,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好扎实的基础。
课后,王校长对2位老师的课进行了细致地点评。首先,王校长对于低段的教师小团队及数学组大团队的凝聚力及创造力给予充分肯定;其次,王校长以另一种角度看出2位年轻教师各有特色、个性化发展做好的自己,可以说是“后生可畏”、充满希望。最后,王校长着重指出了单元整体结构化教学中的生长性所在。以本次2堂课为例,不仅体现了教学内容的生长性、知识点的生长性(注重有根、自然、有力、饱满),而且还体现出了学习方式的生长性(由基础的摆一摆再说一说转变为拨一拨与写一写的正反思维)。
单元整体结构化教学的研讨为以后的教研提供了方向,而小学数学学生课堂习惯养成也是不可或缺的。针对此项内容,各学科组、数学组孙主任、韩校长及王校长都献智献策,达成了以下几点共识:1.行为习惯的养成,是需要学校、教师、学生及家庭多个方面共同努力的;其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2.针对各年级常规的要求和细则需要以“童谣化”地方式展开,以学生为主体3.注重习惯培养“持续化”,21天效应就是如此4.注重“合力化”,不能各学科“各自为营”,要整合成共性的内容便于学生习惯的养成。5. 注重“层次性”,“听、说、读、写、议、辩、做、评”等细则需要逐步推进、结合教学内容重点针对。
继常规习惯养成研讨之后,由孙主任介绍了本校数学实验的愿景及实施措施。数学组围绕数学实验室及数学文化墙的布置计划了6个主题的框架。“数学实验室”、“小小数学家”、“数学文化史”、“数学实践”、“数学应用”及“数的发展”这7个主题,结合“童趣、未来、创造”的理念,被有序地分配至7个小团队精心设计。相信在学校的大力支持及数学组不懈努力下,新桥第二实验小学“数学实验及数学文化”将以蓬勃的生命力不断发展与进步。
此次教研活动,帮助教师明晰了单元整体结构化教学中的生长之处,引导教师更多地去关注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校园数学文化的魅力。相信在以后的教学道路上,老师们能够更好地研究学生,培养积极、乐观、健康的人才,让每一个孩子在校园里昂首阔步;为他们展开梨花盛开的前路,采摘硕果的未来还会遥远吗?
撰稿:薛翔 摄影:薛翔 审核:孙伟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