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挂香囊;五彩线,手腕绑;吃粽子,蘸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在锣鼓阵阵的端阳前夕,新桥第二实验小学全体语文教师围绕“略读课文”,前期进行了专题研究。6月19日上午,语文组展翅营活动在全域教室如期进行,本次活动由学校三年级的谈玲琪老师和五年级的张璇老师承担,常州市教研员朱洁茹老师全程参与,尽心尽力地为成员们排疑解难。
立足课堂 “略”有所见
叶圣陶先生说:“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第一节课,张璇老师执教的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的第23课《童年的发现》。张璇老师在课堂一开始,就大胆放手,留给学生足够的略读时间,巧妙运用表格,让学生主动梳理出课文脉络。
第二节课是谈玲琪老师执教的三年级课文《枣核》,谭老师的课堂青春有活力,上课一开始就把一个小小的“玩偶”摆在手掌心,让学生感受“枣核”的“小小身体”,吊足了学生胃口,激发孩子略读课文的好奇心,孩子们在说一说、演一演、评一评中,充分挖掘了孩子们的童性,也很好地展现了孩子们的语文素养。
年级交流 “略”有所思
课堂展示后,中高年级的成员们,也基于本年级的学情发表了对“略读课文”教学的所思所感。三年级教研组长查旭霞老师,结合本年级组的意见,认为略读课文的教学,就是要研读文本,合理确定教学目标,并且巧妙设计学习活动,用心打造精彩课堂。教师只有在对文本认真解读和准确把握的基础上,才能对学生进行有的放矢地引导,让学生在实践中主动掌握阅读方法,让略读教学走出一条光明之路。而五年级的张璇老师认为,略读课文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而安排的课型,是为了让学生迁移学习精读课文当中的学习方法而安排的课型,是从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转换的不可或缺的重要课型。略读教学就是让学生充分的学,以学生的自悟为主。抓大放小,学会聚焦,让学生在新课的学习中一课一得。从学到用、从课内到课外,让学生学会运用新知、学会阅读、学会表达。
聆听指导 “略”有所得
朱洁茹先是针对两位老师的课堂进行了深入浅出的点评,让两位老师知晓自己课堂上所存在的不足,接着,对于略读课文教学,做出总结。朱老师认为,略读教学首先要把统编教材中所有课文目标梳理出来,并且熟悉目标。备课时要做通盘考虑,思考课堂上要达到什么目标,不要弱化目标,更不要强化目标。她更提出,每篇课文后面的课后习题就是备课攻略,要学会借助课后习题来划分学生能力等级。相信经过朱洁茹老师的指导,在座的语文教师们对“略读”一词的认识又将更加深入。
展望未来 “略”有所行
三年级的是鉴圳老师和五年级的陈银兰老师针对之前对“略读课文”的自主研究,也发表了自己对编写关于“略读课文”研究论文的一些规划。朱洁茹老师针对两位老师的论文主题框架,提出了宝贵的指导意见,让在两位老师“豁然开朗”。最后,韩燕清校长针对这次教研活动,发出殷切期待:希望通过本次教研活动,让每位在座老师都有所收获,并运用到自己的课堂中去。
太阳无语,却放射出光辉;高山无语,却体现出巍峨;大地无语,却展现出广博;青春无语,却焕发出活力。在语文教学这条道路上,新桥二实小的老师们默默守护,静待花开。
(撰稿:杨逸 摄影:杨逸 审核:江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