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下午,新桥第二实验小学数学组学科培训之二“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新常规的培养”在我校会议室一如期举行。
本次活动由孙伟琴主任主持,韩校长特邀新北区教师发展中心的陈建伟校长为全体数学教师围绕数学学科新常规的培养展开一场深刻、独到的讲座。
陈校长围绕新二小整个学校的愿景(一所看得见未来的学校)来带领大家思考数学团队怎样培养未来数学素养的社会人?未来需要什么样的数学素养?从而确定今天的主题: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新常规的培养。本次讲座主要围绕3个板块进行分析,首先回顾什么是数学素养?接着探讨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新常规有哪些?最后解决如何养成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新常规。
一、回顾:什么是数学素养?
数学思想方法层面:数学抽象、数学建模 、逻辑推理
数学内容领域层面: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学分析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新常规有哪些?
(1)会推理
(2)会操作(数学实验,画图,作图等)
从数学操作、数学实验中发现规律是一种很重要的数学研究能力,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终生能力。
操作的具体过程包括:做实验→观察现象,记录数据→分析数据,形成猜想→验证猜想,得出结论。
操作的具体要求包括:1.要会做数学实验2.要会记录数学实验数据3.要会分析数学实验数据4.要会观察(观察图形的特征、观察图与形的关系、观察情景特点、观察数据特征)。
回顾数学实验的过程我们不难发现:学生要会做数学实验,教师要提高结构性的实验材料;学生要会记录数学实验数据,教师要能提供结构性的活动记录单;学生要学会分析实验数据,养成用数据说话的习惯。
(3)会建模(数学的眼光)
建模就是要让每个孩子学会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世界,在具体情境中,透过现象看到数量关系。
对应的教学策略就是从教学概念问题情境入手,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会建模,就拥有一双锐利的眼睛,无论情境多么复杂,都能透过现象看本质。
(4)会表达
用数学语言(文字、符号、图像语言)表达数学思维,以三种语言形式为载体教学的书面语言活动或口头语言活动其实就是数学表达。
陈校还为大家对于如何养成数学表达的习惯提供了4种方法(如下图)。
(5)会合作
三、如何养成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新常规?
有了陈校长第二部分深入浅出的讲解,新二小全体数学教师必能围绕“会推理、会操作、会建模、会表达及会会合作”这5个方面针对性的进行常规培养,培养出未来具备数学素养的社会人!
讲座过后,孙主任又引领大家进行数学组的“六个一暑期学习分享会”的活动。各位优秀的数学教师在假期不忘及时充电,不断充盈自己,让我们能力满满地迎接新学年。
在徐艺老师行云流水的主持下,各位教师代表为大家提供了一份丰富的精神食粮。有陆佰霖、陈霞娟老师的读书心得分享,启人心智,指点迷津;有穆丹老师的教育电影分享,让我们明白要做适合每个孩子的教育;有曹聪、吴慧老师的育人故事,提醒大家成功在于切实的行动;有薛翔老师的优秀课例分享,加深大家对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的认识;有蔡秋秋老师的美文朗诵,让大家领略到了二小数学组的“最美声音”。
不难发现,我们的大家庭中来了一些新朋友;这些小伙伴自告奋勇地向大家进行自我介绍和才艺表演。
最后,孙主任对于本次活动进行总结:有优秀的后浪,也有经验丰富的前辈,欢迎新同事加入新二小数学组团队。相信有了你们的加入,有了大家积极参与培训进修的精神,数学组团队定会愈来愈好、更加辉煌。
撰稿:薛翔
摄影:薛翔
审核:孙伟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