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技术迭代的智能时代,教育如何转型,课堂如何变革?8月24日下午,新桥二实小全体教师齐聚星星鸟剧场,聆听了由常州市教科院院长潘小福带来的“2020课堂转型的方向与策略”专题讲座。
潘院长先从“课堂转型的方向与策略”入手,接着从班级授课制的产生及其价值、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及其关系、新视野下的课堂新概念和课堂转型的方向与实践创新四个方面进行了引领。潘院长以实例诠释理念,深入浅出,以新桥二实小为课堂转型起点,提出转型的思路及方法,整个讲座幽默又深刻,生动又清晰,给在座的老师带来的是一场精彩纷呈的思维盛宴。
1.扎实理论基础
在“课堂转型的方向与策略”方面,教育创新先要有理论基础,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再去研究新的社会现实,杜威、道尔顿等西方学者教学法对我国的深远影响,潘院长结合新桥二实小的实际情况提出转型策略。
新桥第二实验小学是一所看得见未来的学校,老师们认为,秉承学校的宗旨,我们应该成为自主的学习者,与技术共生的学习者,创造未来的学习者,终身学习者。做一个人工智能融合的教师。在教学中,重视教育理论的支持,落实课堂转型的方向和策略。实现面向适合所有学生的课堂转变。
2. 探索革新之路
互联网的运用和信息技术的普及为班级授课制改革提供方向,打造网络教学平台,激发学生充分运用信息资源掌握知识、理解教材,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措施。
在座的老师们感触颇深,基于课程视野下的课堂创新,更是要立足学科育人,在核心素养视野下的课堂我们要学会思维,在课程视野下的课堂我们要思考将一堂堂课整合为课程,在互联网背景视野下的课堂我们要实现个性指导、自主学习、及时学习、碎片学习,在育人本位视野下的课堂我们可以项目学习,游戏学习,深度学习……
3.勇于实践创新
潘院长提出“为每一位学生创造适合的课堂”是课堂转型创新的追求。在新视野下的课堂新概念中,核心素养视域下的课堂是“学会思维”,以“学会思维”为旨归,以帮助学生“培养认知能力,促进思维发展,激发创新意识”,实现让每一位学生参与的、以主题单元实施的、课程视野下、基于核心素养的、数字化学习推动的课堂创新。
潘院长的观念引起老师们的共鸣,老师们深刻体会到,在课堂上,我们要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性,让老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保证让每一位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敏锐捕捉学生的“思维成果”,恰当呈现学生的学习“资源”,以备课后的反思和改进,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创新课堂。
潘院长高屋建瓴的思考和脚踏实地的策略为全体老师建构自己的学科教学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的双重引领,希冀老师们的课堂转型成为一种环节清晰,以活动串的形式,让每一位学生参与的具有生命样态的课堂,从而使学科教学更好地走向学科育人。
(撰稿:左雅/摄影:谢子翔/审核:江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