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暖九月温,十月还有小阳春。立冬已过,小雪将至,温暖的风吹开了校园里的鲜花,初冬恍然如春。11月18日,新桥二小全体语文老师齐聚全域教室聚焦学生学习方式转变,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展开专题研讨。本次研讨由殷花老师执教二年级课文《难忘的泼水节》,教研组长结合各年级语文要素,形成各具特色的专题研究进行分享交流。新北区教师发展中心教研员、特级教师薛辉校长全程参与。
初试牛刀
殷花老师通过几个短语的联想,让学生走进了不同的情境,在轻松的氛围中开始了课文的学习。围绕着“泼水节”的主题,学生了解了傣族的风土人情,从“难忘”展开,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周总理形象深入人心。殷老师还带领学生领略了课文中的三个场景:欢迎、泼水、跳舞,生生互动活跃,师生互动热烈,每个学生都沉浸在浓浓的“节日”氛围中。
前辈助力
评课期间,仲桃主任结合自己的赛课经验细致地点评了殷老师的课堂。殷老师对于学生的情境化评价,能让学生在课堂上保持始终的专注度,行云流水的课堂节奏可见背后付出的努力。仲老师还给出了一些建议:教案设计应该基于日常课堂的学情,可以将点状的教学模块组合成较清晰的版块。
专家提升
薛校长对殷老师能够重现大师的经典课堂给予了充分的肯定,特别表扬了殷老师善于在课堂中创建情境,让学生在沉浸式的体验中感受到“泼水节”的“难忘”。薛校长在肯定的同时也提出了自己的重建想法:一堂日常课应该更多地关注扎实的学习体验和思维发展。情境的变化可由起初的导入部分延伸至课文中,真实的活动开展还需要更加充分。
智慧火花齐创造
各年级语文教研组长交流学生学习方式转变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措施和心得。一年级倪嘉琳老师从把握学生的日常习惯入手,落实好每一个课堂常规,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教学。二年级谢记老师探讨如何让学生的思维可视化,重点在于把握课本中的插图和课堂表演,并通过思维导图让思维可视化。三年级高茹老师通过剖析语文要素中的阅读理解能力和习作能力提出合理的提升学习力的方法。四年级谈玲琪老师立足语文核心素养,谈阅读能力的培养可通过学习理解感悟、提取文章信息等养成。五年级的杨静老师提到阅读理解是一个隐形的思维过程,而能够正确简洁地用文字表达则是一项重要的显性能力。六年级的张璇老师为大家揭秘高年级的解题策略,可根据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把握问题的特点,了解作者谋篇布局的思维路线,在阅读教学中训练习作。
高位引领指迷津
薛校长做出点评:语文要素与课程改革密切相关,它是教学目标的起点是对思维的核心概括。1.阅读教学抓“四力”,在阅读理解方面,薛校长提出四种能力,即提取信息的能力,学会复述;整合信息的能力,学会概括;解释与推论的能力,自主性理解;鉴赏能力,欣赏文学之美。没有自主提问就没有自主学习,没有认真倾听就不会产生真实学习,没有同伴的交流就不会产生协同学习。2.习作教学有“丰”彩, 习作方面,薛校从五个“丰”谈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丰富积累、丰富活动、丰盈生活、丰满情感、丰食成果。语感的培养要从积累“语料库”开始,先体验后作文,从生活中的小事开始,从一个细微的情感捕捉开始,日积月累必将品尝到累累硕果。
以学生为本,让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充分发展已经成为每个二小人心中的主旋律,如何构建自主、探究、合作为主题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焕发生命成长的生机与活力将是我们新桥二实小语文组将是我们一直思考的问题。
撰稿:樊梦玉
摄影:樊梦玉
审核:江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