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才过大雪前,萧萧风雨纸窗穿。而今共唱新词饮,切莫相邀薄暮天。”小雪刚过,大雪未至,屋外冬风凛冽,萧瑟的风雨好似要穿透每个人的皮肤一般。然而,整洁的校园,温暖的教室,机敏的同学……一场热烈的语文教研活动在新桥第二实验小学的全域教室拉开序幕。
本次教研活动以宋佳妮、江燕两位老师执教的示范课为例,以“创设真实情境,构建语文素养”为研讨主题。第一节是宋佳妮老师执教的《慈母情深》,宋老师从语言文字的细节入手,恰到好处地挖掘课文语言的未定点,拓展了学生心灵的空间。《慈母情深》一文最大的特点是句式的反复,如:三个“我的母亲”,四个“立刻”。宋老师很敏锐地抓住了这些重点句子,牵一发而动全身,让学生通过对这些重点句的聚焦、放大,进行反复品读,走进“我”的内心,体会母亲挣钱的艰难,感悟慈母情深。
第二节课是江燕老师执教的略读课文——《我的“长生果”》,在课堂一开始,江老师就让学生按照阅读提示,自读自悟,把握主要内容。并让学生们想想作者写了少年读书、作文的哪几件事,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最后,还用了课文中的两件作文往事《秋天来了》《一件不愉快的事》举例,向学生们提供了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真正让学生理解“浅者偷其字,中者偷其意,高者偷其气。”这句话的含义。
课后,朱洁茹老师进行评课。朱老师首先提出了新教师,要有模仿意识,要学会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来好好学习,而“省级评优课”“区级评优课”这些,就是“巨人的肩膀”。针对宋老师的教学,她认为要关注课本中的“场景”,要解释“场景”的概念,要教学生找“线索”,让学生自己梳理场景,并学会从细节出发,关注课本中两个人物的心情变化,让学生走入课本中场景,亲身体会感受。江老师的课堂,有明确的目标,学生能深入文本,把握文章主旨,并且,江老师能把控好课堂节奏,在自己的评价和追问中,能有序地推进课堂,但是在创设情境这一方面,还需要加强。
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写道:“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而当老师们学会在课堂上创设真实情景并且学会在课堂上把学生带入真实情景时,课堂的教学才是那么亲切,那么高效。通过这两堂精彩纷呈的展示课和朱洁茹老师富有针对性的评课,新桥二实小的语文组内形成了相互学习、相互探讨、共同进步的良好氛围。相信这次活动,一定会为今后的新桥二实小的语文教育教学工作注入新的生机,带来新的活力。
(摄影:范志雨 撰稿:杨逸 审核:江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