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平凡的教育工作者,我深深懂得,教育是爱的事业。爱是一种信任、是一种尊重、是一种鞭策。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得意门生,思想支配行动,教育教学中往往会忽视学习暂时落后的同学。并且随着科技互联网的发展,孩子与老师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班里的一位同学,引起了我的重视。
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思维常常会跑偏,课堂上往往会出现答非所问的情况。在一节课短短的四十分钟,为了能完成教学计划、使自己节奏不太慢,常常用到多媒体设备,在互联网的推动下,给孩子展现的课件、内容更加精美,这就需要我在教学时能够“有收有放”,我在一开始的课堂中,常常会喊一些平时学习速度快、思维比较灵活、回答正确率高的学生,以此来推动我的进度。
我关注到,在上课过程中,有一位一开学就非常调皮、不遵守纪律、口齿略微不清的孩子:杨同学,也经常举手想回答问题。但经过几次的问答,我发现杨同学常常答非所问,并且回答的答案、回答的方式常常让其他同学发出唏嘘与笑声,杨同学脸上却显现出得意的微笑。一开始,经验尚浅的我把他看成捣乱分子,所以在之后的课堂中,他举手我也很少喊他回答问题。
直到两个月过后,我在与杨同学妈妈的电话沟通时,杨同学在电话那一头很大声地问我:“老师,我能和你做朋友吗?”一开始,我以为只是电话那一头孩子在妈妈后面的乱喊。谁知第二天中午排队去食堂的路上,他拉着我的袖子,又问了一遍:“老师,我能和你做朋友吗?”一开始我还是挺震惊的,因为平时对他要求还是颇为严格,他小心翼翼问出这样的问题,让我一时蒙住了,我便本能地回答“当然可以,我们就是朋友啊”。杨同学才小心翼翼跟我继续说:“那可以上课喊我吗,我也想回答”。此时,我才意识到,我的有意识忽略,实际上是一个极大的错误。
孩子虽然才二年级,即使平时表现粗枝大叶,但每个孩子心理都是很细腻的,就跟小动物能立刻察觉到周围环境一样,幼小的孩子也是能很容易就察觉到老师对他态度的微妙变化。
于是,在后一节课,我便在他举手时喊杨同学回答问题,他回答的很好、也很自信。
像这样的孩子还有很多,大多数是不敢和老师明说,如果任其自由发展,是对他们的不负责任,所以我们应该多给这些孩子一些关爱、一些理解,意识到每个孩子都是发展中的个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