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父母的眼中,孩子,或许就是一块璞玉,散发光芒,散发希望。在他人的眼中,孩子,或许就是一棵幼苗,需要阳光,需要雨露。在我的眼中,孩子,或许就是一位天使,带来魅力,带来灵动。自从第一次踏上三尺讲台,我就告诉自己,要呵护这些洁白无暇的可爱天使。
下课铃声响起了,孩子们踏着轻盈的脚步放学回家。和往常一样,我把他们带到放学班级等候区,很快耳边响起了一声声“老师再见”,一转身,不出意外,还有一个她,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她长得很瘦小,印象中特别内向,平时老师问一句“你的作业呢”,她都会吓哭的那种,对此我非常的无奈。她的数学非常不好,常常在及格边缘徘徊,好几次我想给她“开小灶”,但她就是一声不吭,有时候还会哭。为此,我反思过好几次“难道是我太凶了?可是每次和她说话我连音量都不敢太高啊”。课堂上,我们无数次上演了“XXX请你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站起来,沉默”。但我依旧没有放弃!
今天的我依旧和她“没话找话”,“今天是爸爸来接你还是妈妈来接你啊?”“我没有爸爸”她稚嫩的脸上充满了愤怒与不满,在此之前,我很难想象这些表情会出现在一个二年级的孩子脸上,这也是我第一次听见她这么大声的说话。惊讶使得我只能发出一个字“啊?”这次她倒是没有再沉默“他不要我了,他嫌弃我是个女孩子,在我一生下来就离开妈妈和我了”。从头到尾,她都没有称呼一句“爸爸”。此时我的心里五味杂陈,不知是该怪她爸爸,在这个新时代,思想还那么封建,还是该怪她妈妈,在孩子还这么小的时候就把这么残酷的真相赤裸裸地摊在孩子面前。现在的我只想着怎样才能温暖这个受伤的小天使呢。我搂着她,帮她缕了缕被风吹乱的头发,说道“优秀的人是没有男女之分,女孩子也是可以很棒的,关键要看你够不够努力,你看,老师也是女孩子,老师就从来没有觉得自己不行,每天还是很认真很努力地变得更优秀,我们一起加油好不好!”“嗯!”这一次的声音比刚刚还要大。“xxx,回家了”,是孩子的外婆来接孩子了,“老师再见”,和昨天一样的四个字,但我又感觉和昨天不太一样。
从那天以后,课堂上变了,“这个问题谁来回答?”她竟然主动举手了,尽管回答的不对,但她终于踏出了第一步;从那天以后,课间变了,“老师,你是要批作业吗?我有红笔,用我的吧”,我默默地收回了开抽屉的手“谢谢xxx小朋友,老师今天正好忘记带红笔呢,你可真是老师的小福星”,看着她脸上纯真的笑容,我也开心地笑了;从那天以后,放学变了,她有时会拉我的手,有时会给我一个羞涩的拥抱,有时会问我“老师,你住哪里啊,离我家远不远啊,你有空去我家玩好不好”。
有人说,一个学生就是一首诗,一个心灵就是一个世界。爱学生就是要对每一个学生发自内心的真爱,爱得深,爱得严。感动着他们的感动,痛苦着他们的痛苦,收获着他们的收获,在学生心灵的沃土根植美好和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