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登录
栏目列表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师发展>>教育叙事>>文章内容
少些唠叨,多些聆听
发布时间:2021-10-26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邵凌云

经常有家长反应:孩子脾气不好,嫌父母唠叨。其实,我们做父母的,也要反思一下自己的言行,是不是真的像孩子所说的那样。

很多时候父母的唠叨像坏情绪一样无法自控父母的焦虑和唠叨,孩子会用拖延来对抗。  

如果一个孩子安全感"足够,那么社会的负面信息就会很少影响到他。

孩子0-12岁时心理营养给的不够,所有的心理问题都会在13-15岁爆发

如果孩子有情绪问题,人际关系不好,有偏差行为,要从父母、孩子三个人的关系着手改善。

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最难做到的是“聆听”,最容易犯的错误是“说教”。“说教”究其根源,源自父母的经验。父母的经验究竟重要不重要?

重要!是因为关键时刻可以帮助孩子少走弯路,少遇挫折。

不重要!是因为父母终究是无法阻挡孩子前进的道路,父母也无法替代孩子的脚步。

父母的经验孩子愿意听的时候,是无价之宝;不愿意听的时候,经验就是唠叨与无稽之谈。

因此父母不妨放下自己的经验,去认真“聆听”孩子,听他们的想法,若行之有效,就鼓励他们放手去做,年少时,努力的过程、探索的过程远远比结果重要。

   听孩子的的想法,若想法幼稚经不起推敲,也不要急于纠正或者否定,有些路必须亲自走了才知道是否行得通;有些错误也必须自己“埋单”后才能成长。

当父母看到孩子的问题给他指出来,或是认为孩子要记住的一些事情,就多次重复的说,这对已有“自我概念”的孩子来说,等于忽视孩子的感受和面子,这样的教育方式不会有什么效果,不仅白费口舌、劳而无功,还必然会引发孩子的负面情绪,抵抗父母,或出现家长眼中的“不听话”。

许多时候,家长看到的孩子的问题,往往正是孩子天性的表现,也不全是错的。如果家长不给孩子解释的机会,而是自己不停的说,那孩子那怕有满腹的话,在这种情况下也说不出来,就算孩子说出一些,家长反而以为是孩子狡辩。因此,这时候要家长多看、多听、少说话,给孩子表达说出来的机会。

 不仅父母如此,我们老师亦是如此。当学生犯错后,我们不要急着批评教育,而是静心十五分钟,听孩子解释。也许孩子在解释的过程中,就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事情就迎刃而解了。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新北区新桥第二实验小学    苏ICP备10201501号-3
    地址: 常州市新北区新桥第二实验小学(东南门)
    技术支持:新北区教师发展中心、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