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聚焦课堂 共同促进师生成长
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切实发挥教研组专业引领的作用,10月28日下午,新桥第二实验小学全体数学老师、孙伟琴主任、韩燕清校长和陈建伟校长齐聚“数学港”数学实验室开展了“数学实验”专题研讨活动。本次活动由穆丹和冯灵两位老师分别执教五年级《钉字板上的多边形》、三年级《多连方拼图》。
第一节数学实验课是穆丹老师执教的《钉字板上的多边形》。穆老师上课温柔亲切,条理清晰,内容丰富,让学生充分经历了从猜想、验证到得出规律的探索过程,从简单的形内钉子数为1枚出发,探究图形面积与边上钉子数的关系,再到2枚3枚4枚,一直到n枚,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推理探索能力。最后再让学生解决一开始出示的复杂多边形的面积,前后呼应。
第二节数学实验课是冯灵老师执教的《多连方拼图》,这节课,冯老师从学生熟悉的游戏俄罗斯方块导入,勾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整堂课孩子们积极参与,交往互动,通过想一想,动手拼一拼,画一画,同桌说一说等环节,让孩子们了解到什么是多连方,有哪些不同的多连方,如何通过旋转,翻转等数学方法可以把四连方填入4×4的大正方形中,整堂课语言干净利落,有效提问,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思考。
行课结束后,两位执教老师首先对自己本节课的教学进行了简单的说课并反思,穆丹老师认为自己在执教过程中重心下移不够到位,学生探究规律的地方有困难,但为了课的推进出现了替代思维,另外在算多边形的面积时应该落笔,让学生运用所学规律解决。
冯灵参考的浙教版教材,在处理三连方时,突出有序思想,让学生能在后面研究四连方时也运用这样的方法,但是过程并不理想,另外从4×4到5×5的递进过程的处理方式,是要落到笔头还是要直接快速反映存在疑问。
各位教师认真听课,在孙伟琴主任的主持下积极参与评课,积极发言:
印丽华老师认为从4×4到5×5的递进过程,冯老师采取快速反映的方式是可行的,这里学生可以直接将5×5的方格转化为4×4的方格加一个“一”字型连方,快速解决这个问题。汤叶丹老师认为这一环节教学目标是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学生学习存在差异性应落笔让学生能够充分体会多连方的多种组合。朱译老师则认为在学生实验的过程中同桌合作时,一人摆一人记录更好,后面实验过程中明显感觉学生有困难。
王欢欢:穆老师钉子板上的多边形这节课教学,这节课有很多我需要学习的地方,穆老师引导学生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通过平板数学软件,共享文档编辑等把教学与信息技术相融合,整堂课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学生经历了完整的规律探索和发现的过程,积累了数学活动经验,这节课培养了学生善于发现的眼光,科学严谨的态度,归纳概括的能力。
吴慧:冯老师的《多连方拼图》,以游戏的形式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接下来由一连方引入,向学生介绍什么是连方。由二连方让学生通过转一转的方式进行判断,当通过平移、旋转的变化后,能得到相同的图形为同一种,为后面三、四连方的研究做好了铺垫。学生在玩四连方体会到要想拼成功,必须要通过不断地尝试,在试一试、摆一摆的过程中感受四连方的奥秘所在。最后在竞赛的环节中,学生更是发现当观察的角度不同,所采用的方法也不同。
二、高位引领 精准把脉数学课堂
教研组内研究氛围十分浓厚,最后由陈建伟校长进行高位引领,精准把脉。首先陈校长充分肯定了两位老师的课,两节课都有实验课的味道。从课型上看,学生在操作中体会、发现数学的魅力;从课堂上看,学生参与度比较高,实现了人人参与;从主题上看,整合研究数学实验,真正落实在课堂。
随后陈校长依次点评了两节课并提出修改意见。穆老师执教的《钉子板上的多边形》一课通过平板,利用数字化信息技术,实现了数学实验数据的共享,但是要注意规范数学实验单,实验单应该包括实验问题、实验材料、实验要求、实验过程、实验结果。另外在这节课的信息技术方面陈校长也提供了一些新想法。冯老师的陈校长给予了非常高的评价,《多连方拼图》这节课学生都能保持高昂的学习兴趣。对于冯老师提出的疑问,陈校长指出学生在操作中,老师给的材料越丰富、越没有“限制”,学生资源就会自然而然的丰富起来,在处理“三连方是如何来的?”这一环节时,可以提供多样化的材料:几个一连方,几个两连方,研究四连方也是如此,不止是在三连方的基础上拼,学生在此时就可以很好的体会出将四连方转化成三连方,在三连方的基础上研究更简单,另外这节课利用信息化上课效果会更好,可以提升学生的可操作性。冯老师在行课过程中可以大胆放手,给学生更大的空间,不要怕学生出错,应向名师华应龙学习容错教育,允许宽容学生的错误,利用好学生的错误助力课堂。
韩燕清校长也对数学组教师的认真研究作出了充分肯定,并提出要加强学生常规培养,培养学生形象自信,培养学生交流自信,培养学生学习自信。
两节实验课在大家共研共讨下有了新的方向,我校数学组会内化并再次执教,将研究真正落实。
三、共生共长 研讨数学长廊建设
最后我校的三位教师分别介绍了我校数学长廊建设规划。印丽华老师介绍的是数学文化墙最北边那块,以“数学真神秘”为标题,设想此块文化墙分成三大板块,分别是现代著名的数学家介绍、神秘的数学知识、数学史上的名题。
徐艺老师介绍的是“数学真美妙”为主题的文化墙,这块文化墙主要是展示学生作品的,内容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学生的小论文,数学日记,思维导图等作品展示。二是数学活动、数学文化节、数学实验课等活动照片展示。在其中安装亚克力插纸卡槽定期更换。
陆柏霖老师介绍的文化墙主题是“数学真好玩”,旨在通过玩数学游戏提高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动手做培养孩子的操作能力。有数字华容道,玩转七巧板,火柴棒游戏,24点等数学游戏。
陈校长十分欣赏这三大展示区,并提出建议。“数学真神秘”区域要放一些数学名题的解题思路,让学生能够有思路,可尝试。学生作品展示区要多一些,“数学真好玩”区中要多放些学生动手做,可操作的内容。
韩校长指出这三个区域单独看都非常好,设计的都很丰富,但是要用整体的眼光看三个部分,整体设计数学长廊,要将每一部分串联在一起。
一次活动,就是一次成长。本次活动为教师提供了一个相互交流、学习、展示自我风采的平台,让新教师快速成长,让全体教师在活动中共同提升。学无止境、教无止境、研无止境,相信我校数学老师们会继续努力,在不断的探索与实践中提升自己。
(撰稿:徐艺 摄影:徐艺 审稿:孙伟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