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湖水色净娟娟,正是春风二月天。”2月25日,我们怀揣着对语文教学的殷殷期待,相约在这个春意盎然的季节里,相约在我们熟悉的全域教室。在教研员朱洁如老师、教师发展中心江燕主任以及语文学科责任人高茹老师的带领下,围绕“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语文学习任务群的设计与实施研究”主题,我们一同踏上2022年第一次“语文教研活动”之旅,共同探讨语文课堂教学这一永恒话题。
课堂展风采
第一节课由二年级的樊梦玉老师执教。樊老师的课富有激情、与生活联结,由点心展开课题,设计思路清晰明了,一步步带领孩子们熟悉米糕的制作过程。樊老师还在教学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指导学生采取小组交流等合作方式,在落实课后题时采用思维导图的支架,使学生理清每个环节间的逻辑关联,在循序渐进中习得方法,提升能力。
第二节课由一年级的左雅老师执教。左老师紧抓重点词句“孤单—快乐”,借助充分的朗读,抓住词语“一个,只有”来理解树和喜鹊孤单的原因。同时左老师注重对学生语言文字方面的训练,如:“如果你是一棵树,只有你一棵树,看看四周,你想说什么?”“有了邻居你快乐吗?”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所想的情景,理解到朋友的重要性,同时也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中的语言文字,无痕渗透了人文教育。
交流促前行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课后,老师们汇聚一堂,进行了集体研讨。两位老师针对这节课的教学设计、目标达成等进行了反思。
樊梦玉老师认为低年级语文教学,应站在学生的角度,加入符合二年级学生年龄特点的学习活动,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左雅老师提出在教学技巧上需要更多的学习,更深入地去了解一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设计更适合他们年龄特点的课堂教学,在语言、语速方面更加适配一年级学生。
研究助成长
为持续深入落实双减政策,进一步提升教师作业设计与指导能力,促进作业管理与改进之策,让作业布置更加科学合理,二年级的倪嘉琳老师介绍了低段语文教学中如何围绕语言文字的积累与梳理设计课内有效练习。她首先提出课内有效练习设计的原则是高效、趣味。接着立足二年级学生特点对课内有效练习设计提出建议:养成练习的习惯;课堂笔头练习和学生约定,课外实践拓展性练习和学生、家长共同约定。
一年级的蔡秀云老师就空间融合视域下的识字教学,进行一个简短的汇报。蔡老师认为学习空间的重构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进行考虑:①学习者期待;②新信息技术的加入。基于以上思考,一年级组对于识字教学将从以下三方面进行:
一、整合单元识字,创生新的模式。
二、聚焦课文内容,拓展识字方法。
三、关注文化环境,潜移默化识字。
专家引方向
朱老师认为这两堂课亮点频现,她充分肯定了两位老师的教学设计与智慧,并围绕随文识字、师生互动、学生活动作深入浅出的指导,并结合课堂实践指出:识字来促进学生的阅读和理解是语文学习任务的基础,低段语文教学需关注对话培养扎实的语感,紧密结合课后习题找到语文要素进行课文的重难点教学。同时,朱老师强调应落实“30+10”课程标准,即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要在日常书写中增强练字意识,讲究练字效果。
教研之路道且长,砥砺前行则将至。核心素养和学习任务群的提出,无论对于教师还是学生,都会是新的挑战和机遇。通过此次教研活动,每一位老师都将继续坚持孜孜不倦的工作态度,爱与智慧并存的教育情怀,在学习、研究、实践中不断成长!
撰稿:张珺
摄影:杨逸、李雪
审核:高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