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是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过程,是人类特有的基本社会实践活动。劳动教育是发挥劳动的育人功能,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活动。《劳动教育课程标准》的出台与实施带来了教育生态的新变革,为顺应时代的发展,积极应对这种变革,同时也为实现“五育并举”,进一步挖掘劳动教育的育人功能,本学期我校的班队研讨以劳动教育为主题,期望以整合融通、重点突破的思维方式,实现劳动教育与班级建设、学生发展的相互促进。2022年9月28日下午,全体班主任齐聚全域教室,参加“一班一品”推进会暨劳动教育主题班会研讨。本次“一班一品”推进会由三年级的柳溪老师和四年级的周明珠老师承担两堂中段班队活动课。
智慧星娃齐劳动 课堂活动展风采
《星星娃“慧”用餐》
《礼记·礼运》中记载:“夫礼之初,始诸饮食。”柳溪老师带领三(4)班的星星娃们开展以《星星娃‘慧’用餐”》为主题的班队课。整节班队课以一个情景剧《食堂风波》贯穿始终,将礼仪、整洁、节约融为一体,并且有正面的积极引导,为学生们养好良好的文明习惯,内化为良好的文明素养起到积极地了推动作用。旨在弘扬节约粮食、尊重劳动的传统美德,营造和谐文明的用餐文化,把俭以养德、俭以养性、俭以养身的理念转变成师生的自觉行动。
《秋天,我与包菜有个约会》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劳动教育不仅仅是劳动,更是一本无形的书。基于此,周明珠老师带来一堂以《秋天,我与包菜有个约会》为主题的班队课,通过蔬菜总动员、种植大练兵、包你精彩、包住未来四个劳动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蔬菜播种与耕耘,享受劳动艰辛与荣光,在他们心中播下勤劳的种子,同时也明白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劳动真谛,也培养了他们团队协作的精神。
集思广益重建构 分享交流促思考
课堂观摩结束后,全体班主任围坐一起进行评课。各年级的班主任们各抒己见,对两堂精彩的班队课提出自己的简洁,和上课老师积极互动,碰撞出许多思想的火花。
杨静老师:柳老师的课堂1.有风貌:学生整体落落大方,整齐有序,在表演、汇报时不怯场,展示了我们二小雅正少年,雅韵少女的新风貌。2.有智慧:主题集中,取材于我们日常校园生活之中,有理有据,引起同学们的共鸣。并且柳老师让德育、劳动与成长同行,并向校园发起倡议,为其他班级起到了非常好的榜样示范作用。
周静漪老师:柳老师的整体课堂的小剧场贯穿始终,从开始到结束,几段演一演做出很好的示范,班级内的学生行为规范十分优秀。那么作为学习者,希望能够看到如何去做,能看到怎么做到优秀的常规的方式方法。课堂内容可以补充一些以史为鉴的内容(河南大逃荒等)。
张文亚老师:柳老师的班级在“慧”用餐的“慧”上还应着重突出。如播放食堂用餐视频时,可夸一夸视频中的亮点:坐座位、分餐盘、分汤……很多细节通过小朋友说出来,会更有宣传效果,才能更好体现“慧”。
缪奇芳老师:周老师此次的课程非常贴合劳动教育主题,整个主题开展的流程特别有层次感,从六年级学长的分享,到全班讨论列出种植清单,再到向宋叔叔请教,最后得出种植包菜的决定,这一过程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又让学生参与其中,得到实践的机会,发现劳动美,让学生懂得劳动的意义,教会学生勤劳与合作。
是鉴圳老师:周老师的课堂在第一环节有六年级的学长的加入,但也只是请这位学长简单地分享自己的心得。我觉得可以借助学长资源丰富课堂活动,能更加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最后,学生工作处副主任金珂老师和仲桃老师也分别对本次班队活动作出以下总结:
金珂老师肯定了两位老师对班队展示的重视,对课堂细节的关注,同时也指出两节班队课共同存在的问题:1、课堂应以学生为主体,老师应时刻关注学生现场生成的资源,给予学生更高的引领和总结,学生才能有更好的成长;2、板块之间的过渡、串联不够自然,老师在设计教学环节时要注意板块与板块之间的逻辑关系。
仲桃老师也对今后的班队课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追求班队活动的“真”。1、真设计:班队课应根据班级学生特点和班级现状来设计,贴近班级,贴近学生。2、真活动:在课堂生成和互动环节要关注学生的参与感,追求活动的形式与内容的搭配。3、真表达:在体验中进行互动,在互动中寻求生成,在生成中追求提升。4、真成长:班队课要有班队味,在课堂中每个环节都要关注学生的成长以及班级的建设。
这两堂班队课,孩子们在轻松、愉悦的活动氛围中展现了自己的劳动能力,培养了集体荣誉感和高度的责任感。学校将继续加强对劳动教育的研讨和推进,切实把劳育作为树德、增智、强体、育美、悦心的重要途径,让新时代劳动教育在我校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为孩子终身发展和人生幸福奠基。
图文:张珺
审核:仲桃